《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查古籍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济阴地黄丸治阴虚火燥,唇裂如茧。
五味子 熟地黄(自制杵膏) 麦门冬 当归 肉苁蓉 山茱萸(去核) 干山药 枸杞子甘州菊花 巴戟肉(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白汤送下。
柴胡清肝散
柴胡 黄芩(炒。各一钱) 黄连(炒) 山栀(炒。各七分) 当归(一钱) 川芎(六分) 生地黄(一钱) 升麻(八分) 牡丹皮(一钱) 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若脾胃弱,去芩、连,加白术、茯苓。
清胃散(见齿。) 归脾汤(见健忘。) 补中益气汤(见劳倦。)
羌活散
羌活 茯苓 薏苡仁(各等分)
上每服三五钱,水煎,入竹沥一匙服。
泻黄饮子治风热在于脾经,唇燥裂无色。
白芷 升麻 枳壳(麸炒) 黄芩 防风(各一钱) 半夏(姜汤泡七次,一钱) 石斛(一钱二分)甘草(七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五福化毒丹治唇舌肿破,生疮烦渴。
玄参(洗焙) 桔梗(各二两) 人参(半两) 茯苓(一两半) 马牙硝(风化) 青黛(各一两) 麝香(一字)
甘草(七钱半,焙)
上为细末,研匀,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以金银箔各四十片为衣。每服一二丸,薄荷汤化下。如口臭,以生地黄汁化下,食远服。
白灯散治紧唇。
上缠白布作大灯炷如指,安斧刃燃热,令刃汗出,拭取敷唇上,日三二度。
独活散治唇上生恶核肿,由脾胃热壅滞。
独活 升麻 桑寄生 犀角屑 沉香 连翘 汉防己 大黄(炒。各七钱半) 炙甘草(半两)
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时温服。
升麻饮治脾胃有热,风冷相乘,唇肿生核疼痛。
升麻 前胡 犀角(镑) 薏苡仁 炙甘草(各半两) 葛根 龙胆草 青竹皮(各二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服。
生地黄煎治脾热唇焦枯,无润泽。
生地黄汁 生天门冬汁(各半升) 生麦门冬(去心) 葳蕤(各二两) 黄 升麻(各一两半)细辛 川芎 白术 甘草(生用。各一两)
上细锉,绵裹,酒浸一宿,以猪脂二斤,煎至药色焦,绵滤去滓,纳锅中,后下地黄、天门冬汁,熬令稠,瓷器盛。每服半匙,不拘时含咽下。
治唇生肿核方
松脂 大黄 白蔹 赤小豆 胡粉(各等分)
上为末,以鸡子清调敷。
黄柏散治茧唇。
黄柏(一两) 五倍子(二钱) 密陀僧 甘草(各一钱)
上除黄柏外,余药为末,用水调敷于柏上,火炙三五次,将柏切成片子,临睡贴之,天明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