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大黄汤 芍药汤(俱滞下。) 益黄散(见发热) 诃子汤(泄泻) 麻黄汤(伤寒。) 小续命汤(中风。) 浆水散(泄泻。) 姜附汤(中寒。) 术附汤(心痛。) 大承气汤(大便不通。) 凉膈散(发热。)四逆汤(泄泻。) 赤石脂丸(滞下。) 消风散(头痛。) 大柴胡汤(往来寒热。) 建中汤(伤湿。) 理中汤(霍乱。) 干姜附子汤(中寒。) 清凉饮子(见发热。)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大黄汤 芍药汤(俱滞下。) 益黄散(见发热) 诃子汤(泄泻) 麻黄汤(伤寒。) 小续命汤(中风。) 浆水散(泄泻。) 姜附汤(中寒。) 术附汤(心痛。) 大承气汤(大便不通。) 凉膈散(发热。)四逆汤(泄泻。) 赤石脂丸(滞下。) 消风散(头痛。) 大柴胡汤(往来寒热。) 建中汤(伤湿。) 理中汤(霍乱。) 干姜附子汤(中寒。) 清凉饮子(见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