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调中益气汤(见劳倦。)
苏子降气汤(见诸气。)
黑锡丹(《和剂》) 治痰气壅塞,上盛下虚,心火炎盛,肾水枯竭,一应下虚之证,及妇人血海久冷无子,赤白带下。
沉香 葫芦巴(酒浸,炒) 附子(炮) 阳起石(研细水飞,各一两) 肉桂(半两) 破故纸 舶茴香(炒) 肉豆蔻(面裹煨) 木香 金铃子(蒸,去皮核,各一两) 硫黄 黑锡(去滓秤,各二两)
上用黑盏或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余药并细末和匀,自朝至暮,以研至黑光色为度,酒糊丸,如梧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
每四十丸,空心盐姜汤或枣汤下,女人艾枣汤下。
养正丹(见中风。)
沉附汤(《直指》)
附子(生,一钱) 沉香 辣桂 荜澄茄 甘草(炙。各半钱) 香附(一钱)
水二盏,姜七片,煎八分,空心温服。
正元散(见自汗。) 四柱汤(见泄泻。) 灵砂丹(见呕吐。) 三炒丹(见嗽血。) 朱砂丹(见泄泻。)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调中益气汤(见劳倦。)
苏子降气汤(见诸气。)
黑锡丹(《和剂》) 治痰气壅塞,上盛下虚,心火炎盛,肾水枯竭,一应下虚之证,及妇人血海久冷无子,赤白带下。
沉香 葫芦巴(酒浸,炒) 附子(炮) 阳起石(研细水飞,各一两) 肉桂(半两) 破故纸 舶茴香(炒) 肉豆蔻(面裹煨) 木香 金铃子(蒸,去皮核,各一两) 硫黄 黑锡(去滓秤,各二两)
上用黑盏或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余药并细末和匀,自朝至暮,以研至黑光色为度,酒糊丸,如梧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
每四十丸,空心盐姜汤或枣汤下,女人艾枣汤下。
养正丹(见中风。)
沉附汤(《直指》)
附子(生,一钱) 沉香 辣桂 荜澄茄 甘草(炙。各半钱) 香附(一钱)
水二盏,姜七片,煎八分,空心温服。
正元散(见自汗。) 四柱汤(见泄泻。) 灵砂丹(见呕吐。) 三炒丹(见嗽血。) 朱砂丹(见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