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仲景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又云∶太阳病,发汗太多致痉。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则拘急。疮家发汗则痉,是汗下重亡津液所致。有汗而不恶寒,曰柔痉,以风能散气也,宜白术汤加桂心、黄 。无汗而恶寒,曰刚痉,以寒能涩血也,宜葛根汤。皆气血内伤,筋无所营而变,非风也。杖疮及劳伤气血而变者,当补气血,未应,用独参汤,手足冷,加桂、附,缓则不救。详见杂病第五。
有一患者,内溃针出脓三五碗,遂用大补之剂,翌日热甚汗出,足冷口噤,腰背反张,众欲投发散之剂。薛曰∶此气血虚极而变痉也,若认作风治则误矣,用十全大补等药而愈。此证多因伤寒,汗下过度,与产妇,溃疡,气血亏损所致,但当调补气血为善。若服克伐之剂,多致不救。 有一患者,两月余矣,疮口未完,因怒发痉,疮口出血,此怒动肝火而为患耳,用柴胡、芩、连、山栀、防风、桔梗、天麻、钓藤钩、甘草治之顿愈。
刘宗浓先生云∶痉有属风火之热内作者,有因七情怒气而作者,亦有湿热内盛,痰涎壅遏经络而作者,惟宜补虚降火,敦土平木,清痰去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