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查古籍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素问》云∶人有所坠堕,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一 ,见血则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缪刺论) 《灵枢》云∶有所堕坠,恶血留内,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行下,积于胁下,则伤肝。又中风及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又头痛不可取于 者,有所击堕,恶血在内,若肉伤,痛未已,可侧刺不可远取之也。(邪气脏腑及厥病篇)
东垣《医学发明》论曰∶夫从高坠下,恶血留于内,不分十二经络,医人俱作中风肝经,留于胁下,以中风疗之。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伤,必留于胁下,盖肝主血故也,痛甚则必有自汗,但人人有汗出,皆属风证,诸风皆属于肝木,况败血凝泣,逆其所属入于肝也,从高坠下,逆其上行之血气,非肝而何?非伤寒无汗。既曰∶汗必自风化之也,故以破血行经药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