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五世纪? )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共有 81 个问答。系采摘《内经》的精要,设为问答,解释疑难。
查古籍
(公元前五世纪? )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共有 81 个问答。系采摘《内经》的精要,设为问答,解释疑难。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普济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论,2175 类、778 法、61739 方 239 图。 收载方剂最多。《本草纲目》中附方有不少是从此书采录的。
〔罗〕至元壬午,有王伯禄者,年五十七,右臂膊肿盛,上至肩,下至手指色变,皮肤凉,六脉沉细而微,脉症俱寒,举疡医彦和视之,曰∶此乃附骨痈,开发已迟,以燔起之,脓清稀解,待日再开之,加吃逆不绝,彦和与丁香柿蒂汤两服,稍缓,待日吃逆尤甚,自利脐腹冷痛,腹满饮食减少,时发昏愦,于左乳下黑尽处,灸二七壮,又处以干姜、附子、木香、沉香、茴香、羌活类药, 咀一两半,欲与服。或者曰∶诸痛痒疮,皆属心火,又当盛暑之时,用干姜,附子可乎?予应之曰∶理所当然,不得不然。《内经》曰∶脉细皮寒,泻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吃逆者,胃中虚极也,诸肿疮疡,皆属心火,是定理也,此症内外相反,须当舍时从症,非大方辛热之剂急治之,则不能愈也,遂投之。
诸症悉去,饮食进,疮势温,脓色正,彦和又与五香汤数服,月余平复。噫!守常者众人之见,知变者大人之事,知常而不知变,细事因而取败者亦多矣,况医乎。守常知变岂可同日而语哉,陈录判母治案,(见脑疽。)
托里温中汤治疮为寒变而内陷者,脓出清解,皮肤凉,心下痞满,肠鸣切痛,大便微溏,食则呕气短促,吃逆不绝,不得安卧,时有昏愦。
丁香 沉香 茴香 益智仁 陈皮(各一钱) 木香(各一钱半) 羌活 干姜(炮,各三钱)甘草(炙,二钱) 黑附子(炮去皮脐,四钱)
《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辛热,佐以苦温。以附子、干姜大辛热,温中外发,阳气自里之表,以为君。羌活苦辛温,透关节;炙甘草甘温,补脾胃,行经络,通血脉;胃寒则呕吐吃逆,不下食,益智仁,丁香、沉香大辛热,以散寒为佐;疮气内攻,气聚而为满,木香、茴香、陈皮苦辛温,治痞散满,为使也。
上 咀作一服。水三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时,温服。忌一切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