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辨症玉函》 泻症

    泻症泻有倾肠而出者最可畏之病也倘治之少迟必至气绝而亡但泻中有阴阳之分不可不急辨之也如大泻五六十次或百余次或数百次纯是清水完谷不化人以为寒也然其中亦有热症但寒症水泻心腹不痛大肠不后重作楚若热症之泻也不然必腹痛不可按有后重之苦倘不辨明而用药下喉必死矣吾今传二方一治阴症一治阳症也阳症用车前茯苓最是利水之品而白术又是健脾去湿之药加入肉桂以取其气引入膀胱同泽泻同群共济自然定乱扶危转祸为福又何必用人参以救绝哉倘富贵之人不妨用人参五钱或一两为妙我传方不入参者欲救贫穷之客也方名导水止流汤其治阴症之泻则又不同虽此方亦可相通而终不可执之以概治也另传方者名为扶火消水汤二方之妙各有深意前方泻水而不耗其气后方补火而培其气也

    导水止流汤

    车前(一两)茯苓(一两)白芍(一两)甘草(三钱)肉桂(一分)陈皮(一钱)白术(五钱)神曲(五分)泽泻(五钱)水煎服

    扶火消水汤

    白术(一两)车前(五钱)山药(一两)芡实(一两)薏仁(五钱)肉桂(三钱)五味(二钱)茯苓(五钱)水煎服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