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此病欲称“黄水疮”。为化脓性传染性皮肤病,系接触传染,常在儿童中流行。此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所致。
此病分两型,一型是大疱形,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初起为散在性水疱,在一二天内水疱增大,内容淡黄色,以后变成脓疱,脓汁沉于疱底,至半月形。疱壁薄而易破,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另一型是脓痂型,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水疱,迅速转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破溃后结成黄色厚痂,自觉痒。重者可有淋巴结炎,发热。好发于面部、口周、四肢等部位。此两型脓疱疮均可引起急性肾炎。
(一)起居调养法
居住环境要卫生,夏天要勤洗澡和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治疗各种瘙痒性皮肤病。不要接触有脓疱患者的衣服和用具,注意隔离。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黄连6克,黄芩10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生草6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
(2)黄芪10克,党参10克,丹皮10克,竹叶6克,蚤休10克,黄芩10克,紫地丁10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
2.常用中成药
银黄片,每次1片,1日2次。
(三)外洗调养法
用鲜马齿苋、野菊花煎水外洗,或冷湿敷。也可用青黛散(青黛30克,煅石膏60克,滑石15克,黄柏30克),以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涂,每日2次。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此病欲称“黄水疮”。为化脓性传染性皮肤病,系接触传染,常在儿童中流行。此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所致。
此病分两型,一型是大疱形,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初起为散在性水疱,在一二天内水疱增大,内容淡黄色,以后变成脓疱,脓汁沉于疱底,至半月形。疱壁薄而易破,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另一型是脓痂型,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水疱,迅速转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破溃后结成黄色厚痂,自觉痒。重者可有淋巴结炎,发热。好发于面部、口周、四肢等部位。此两型脓疱疮均可引起急性肾炎。
(一)起居调养法
居住环境要卫生,夏天要勤洗澡和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治疗各种瘙痒性皮肤病。不要接触有脓疱患者的衣服和用具,注意隔离。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黄连6克,黄芩10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生草6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
(2)黄芪10克,党参10克,丹皮10克,竹叶6克,蚤休10克,黄芩10克,紫地丁10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
2.常用中成药
银黄片,每次1片,1日2次。
(三)外洗调养法
用鲜马齿苋、野菊花煎水外洗,或冷湿敷。也可用青黛散(青黛30克,煅石膏60克,滑石15克,黄柏30克),以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涂,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