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自我调养巧治病》 湿疹

    湿疹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包括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外界刺激如日光、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多汗、摩擦以及肥皂、人造纤维等都可诱发。内在因素,如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性障碍,精神紧张、失眠、过劳、感染等都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

    (1)急性湿疹:为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由于搔抓有糜烂面和浆液渗出,可并发感染,形成脓疱。急性湿疹可发于体表任何部位,对称分布,常见于头面、耳后、四肢、手足、阴囊、女阴、肛门等处。

    (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没有及时适当处理而形成。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仍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因急性和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而形成。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色素沉着,表面粗糙,有少量鳞屑,可因抓破而结痂。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一)起居调养法

    注意自己的居住环境是否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洗拭和搔抓、频用肥皂等。

    (二)药物调养法

    (1)急性湿疹验方:龙胆草6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木通6克,黄芩10克,苡仁10克,地肤子10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

    (2)亚急性湿疹验方:萆薢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五加皮10克,黄柏10克,白鲜皮10克,防风10克,白蒺藜10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

    (3)慢性湿疹验方:当归10克,制首乌10克,荆芥10克,熟地10克,丹皮10克,防风10克,海桐皮10克,赤芍10克,苦参20克,甘草3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

    (三)饮食调养法

    避免易致敏和各种刺激的食物,如鱼、虾、浓茶、咖啡、烟酒等。

    (四)外洗调养法

    对于急性湿疹渗水较多者,用黄柏或马齿苋或生地榆,选用1种,每用30克煎水取汁,凉后用6~7层纱布浸汁,稍拧,然后敷于皮损上,每5分钟重复1次,每次15分钟,每日2到3次。

    对于亚急性或慢性湿疹可用下列验方外用熏洗:艾叶10克,黄柏10克,苦参10克,乌梅10克,蛇床子10克。煎水熏洗,每日2次。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李东垣
  •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作者:
  • 作者:
    凌晓五
  • 作者:
    不详
  • 作者: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作者:
    龚庆宣
  • 作者:
    张振鉴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