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疳者干也.久热伤阴.津液干涸之症.俗名童子痨.其症总因饮食不节.积滞化火.渐或生痞生虫.致成骨蒸.内热销灼其阴.其症腹大青筋.发直毛焦.肌肤枯燥.唇舌绛红.而疳症成矣.此症阴血既槁.势已难回.况又有热未清.积未去乎.善治者.必乘其阴血未槁之时.清其火.消其积.育其阴.调其脾胃.尚克有济.初治宜清热导滞汤.有虫者.唇内起白点.以化虫丸间服.若阴分既虚.则用理阴和中煎.胃口不开.则并用异功散调其胃.俾得阳生阴长.庶几有救.大约此症腹软者.虽虚可治.为其能受补也.腹硬者难治.为其不可消也.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疳者干也.久热伤阴.津液干涸之症.俗名童子痨.其症总因饮食不节.积滞化火.渐或生痞生虫.致成骨蒸.内热销灼其阴.其症腹大青筋.发直毛焦.肌肤枯燥.唇舌绛红.而疳症成矣.此症阴血既槁.势已难回.况又有热未清.积未去乎.善治者.必乘其阴血未槁之时.清其火.消其积.育其阴.调其脾胃.尚克有济.初治宜清热导滞汤.有虫者.唇内起白点.以化虫丸间服.若阴分既虚.则用理阴和中煎.胃口不开.则并用异功散调其胃.俾得阳生阴长.庶几有救.大约此症腹软者.虽虚可治.为其能受补也.腹硬者难治.为其不可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