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血瘀成 瘕,旋即经闭,因而枯涸,此乃血将枯而先瘀,非以瘀而枯也。但问经水未断之前,所下无若秫米、绿豆大瘀块者,即以纯虚论,何也。瘀块皆小于绿豆,下之时极痛,此乃脉隧之瘀,结于血管,以妨新血之生,最为大害,虽其人极虚,亦宜亟破之。今无是证,虽曾有瘀块,现有 瘕,皆置勿论,但补其枯,血液既生,瘀者自化,即不然,缓以治之,弗为害也。若先攻之,于人无益,虚者反加损矣。故治之但以归脾汤,如鹿茸、阿胶、麦冬,如“调经门”中经水两月一至第六条法。倘肝郁而逆者,参服逍遥散,去白术、柴胡,加贝母、竹茹、石决明之属。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血瘀成 瘕,旋即经闭,因而枯涸,此乃血将枯而先瘀,非以瘀而枯也。但问经水未断之前,所下无若秫米、绿豆大瘀块者,即以纯虚论,何也。瘀块皆小于绿豆,下之时极痛,此乃脉隧之瘀,结于血管,以妨新血之生,最为大害,虽其人极虚,亦宜亟破之。今无是证,虽曾有瘀块,现有 瘕,皆置勿论,但补其枯,血液既生,瘀者自化,即不然,缓以治之,弗为害也。若先攻之,于人无益,虚者反加损矣。故治之但以归脾汤,如鹿茸、阿胶、麦冬,如“调经门”中经水两月一至第六条法。倘肝郁而逆者,参服逍遥散,去白术、柴胡,加贝母、竹茹、石决明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