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竹林女科证治》 产后发痉

    作者: 未知

    产后发痉,阴血大亏也。其证则腰背反张,戴眼直视,或四肢强劲,身体抽搐。在伤寒虽有刚痉、柔痉之辨,总之无非血枯血燥之病,而实惟足太阳与少阴主之。盖膀胱与肾为表里,肾主精血,而太阳之脉络于头目项背,是以病痉。若其发痉之由,则凡如伤寒误为大汗以亡液,大下以亡阴,或溃疡脓血大泄之后,乃有此证。

    故产后亦惟去血过多,或大汗大泻而然,其为元气虚极,血液枯败也。可知治宜察其阴阳,大补气血,宜大补元煎,或十全大补汤(方见上恶露不止条中)。若认为风痰而用发散消导等剂,必死无疑矣。

    大补元煎

    人参(一二钱) 山药(炒,二钱) 熟地黄(二三钱) 杜仲(炒,一钱) 当归 枸杞(各二三钱)山茱萸 炙甘草(各一钱)

    水煎,食前温服。

    元阳不足而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之类;气分偏虚者,加黄 、白术(胃口多滞者,不必用);血滞者去山茱萸,加川芎(一钱);滑泄者去当归,加五味子、破故纸之类。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
  • 作者:
    罗浮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