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百病自测》 婴儿腹泻

    病人主要表现是腹泻,轻者每天十几次,大便呈黄绿色稀便或蛋花汤样便,有酸臭味,兼有少量粘液及乳黄色小体,且有气泡,表示肠道内有发酵过程。一般在排便前因腹痛而烦躁不安,啼哭,腹内有鸣声,排便后转为安静。有时伴有轻吐或溢乳,病儿不愿吃奶,不发热,一般状态尚正常;若大便次数特别多,每天二十几次,每次排便量多,混有较多粘液,有臭味,一般状态较差,也不吃奶,呕吐频多,眼窝下陷,鼻梁部色青,且有发冷发热,病儿无精神,也不玩耍,此时表明腹泻加重,且有中毒症状,应当尽早去医院化验大便,了解有无肠炎和痢疾病证。这时母亲不应着急喂奶和进其他食物,待弄清楚病情后经医生指导再开始喂奶或进饮食。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