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肩关节周围炎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患者,故又叫“五十肩”。无外伤的患者,初时感觉肩周围微有疼痛,常不引起注意,1~2周后疼痛渐增,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开始受限。由外伤而诱发的,患者感觉肩关节外展功能迟迟不恢复,且肩周疼痛持续不愈,甚至逐渐加重。自我检查,肩部并不肿胀,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向外伸展功能受限,被动持续外展时,肩部随之高耸。严重的患者可发现肩臂肌肉萎缩,疼痛加重,夜间尤甚,肩部活动高度受限。
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及时就诊,积极治疗可缩短病程、加速痊愈,减少病人痛苦,恢复肩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