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或曰如子之言.伤寒因于寒.瘴疟因于热.则北地多寒.伤寒乃北方之病.南地多热.瘴疟乃南方之病欤.予曰子言亦有理.上古圣人.亦有异法方宜之论.然不可执一不通.第曰北方伤寒病多.南方瘴疟病多.则可.若曰北方无瘴疟.南方无伤寒.则不可.盖天道无常.假令北方暑热过多.秋时暴热数日.北人感此气.亦多病瘴.广之东南.设有冬时大寒数日.南方素无寒.若感此气.亦多病伤寒.故医者当上察天时四时温凉寒热.上明五运六气司天在泉之理.下察四方风土之宜.中辨病患平日之性.宜凉宜热.平日是何脉.再审今病.或外伤风寒暑湿.或内伤饮食劳役七情男女.或感乖戾之气而为瘴灼.见其病之在何经何脏.宜补宜泻宜吐宜汗宜温宜和解.万举万全.庶不愧为医矣.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或曰如子之言.伤寒因于寒.瘴疟因于热.则北地多寒.伤寒乃北方之病.南地多热.瘴疟乃南方之病欤.予曰子言亦有理.上古圣人.亦有异法方宜之论.然不可执一不通.第曰北方伤寒病多.南方瘴疟病多.则可.若曰北方无瘴疟.南方无伤寒.则不可.盖天道无常.假令北方暑热过多.秋时暴热数日.北人感此气.亦多病瘴.广之东南.设有冬时大寒数日.南方素无寒.若感此气.亦多病伤寒.故医者当上察天时四时温凉寒热.上明五运六气司天在泉之理.下察四方风土之宜.中辨病患平日之性.宜凉宜热.平日是何脉.再审今病.或外伤风寒暑湿.或内伤饮食劳役七情男女.或感乖戾之气而为瘴灼.见其病之在何经何脏.宜补宜泻宜吐宜汗宜温宜和解.万举万全.庶不愧为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