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症因脉治》 肝火腹胀

    【肝火腹胀之症】目睛黄,两胁痛,小腹胀急,或攻刺作痛,或左边胀甚,小便赤,夜不得寐,此肝火腹胀之症也。

    【肝火腹胀之因】或恼怒伤肝,肝气怫郁,或浩饮酒伤,热聚于胆,木火乘脾,则膈塞不利,而腹胀之症作矣。

    【肝火腹胀之脉】左关弦数,或见沉弦,或见沉数,或见促止,或见模糊,沉细弦数,肝家之火,浮大弦数,胆经之热。

    【肝火腹胀之治】轻者清肝饮,未应,泻肝汤,或左金丸。

    清肝饮

    柴胡 黄芩 山栀 连翘 桔梗 川芎 甘草

    龙胆泻肝汤

    胆草 柴胡 黄芩 山栀 连翘 知母 麦冬 川连 人参 甘草

    左金丸

    川黄连 吴茱萸二味同浸炒,去吴茱萸,用川连丸服。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