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燥火身肿之症】喘促气急,两胁刺痛,身面浮肿,烦躁不得卧,唇口干燥,小便赤涩,即河间燥伤肺气,节斋先喘后肿之症也。
【燥火身肿之因】时值燥令,燥火刑金,绝水之源,肺气焦满,清化不行,小水不利,气道闭塞,而燥火肿症作矣。
【燥火身肿之脉】或见浮数,燥伤于表;或见沉数,燥伤于里;或见躁疾,燥伤于血;【燥火身肿之治】若时令秋燥,竹叶白虎汤。燥伤于血,清凉饮子。有咳嗽,石膏泻白散。
竹叶石膏汤
竹叶 石膏 桔梗 木通 薄荷 甘草
咳嗽加桑白皮、地骨皮。
清凉饮子
黄芩 黄连薄荷 玄参 当归 芍药 甘草 山栀 牡丹皮
石膏泻白散
石膏 知母 桔梗 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
《脾胃论》(公元 1249 年)金.李杲(东垣、明之)着。三卷。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
(公元 682 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 、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燥火身肿之症】喘促气急,两胁刺痛,身面浮肿,烦躁不得卧,唇口干燥,小便赤涩,即河间燥伤肺气,节斋先喘后肿之症也。
【燥火身肿之因】时值燥令,燥火刑金,绝水之源,肺气焦满,清化不行,小水不利,气道闭塞,而燥火肿症作矣。
【燥火身肿之脉】或见浮数,燥伤于表;或见沉数,燥伤于里;或见躁疾,燥伤于血;【燥火身肿之治】若时令秋燥,竹叶白虎汤。燥伤于血,清凉饮子。有咳嗽,石膏泻白散。
竹叶石膏汤
竹叶 石膏 桔梗 木通 薄荷 甘草
咳嗽加桑白皮、地骨皮。
清凉饮子
黄芩 黄连薄荷 玄参 当归 芍药 甘草 山栀 牡丹皮
石膏泻白散
石膏 知母 桔梗 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