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正体类要》 肝火出血

    作者: 薛己

    (三条)

    俞进士折腿,骨已接,三月尚发热,出汗不止。正体医治不应,左关脉洪数,此肝火炽甚,血得热而妄行也。遂投小柴胡汤加山栀、芍药、生地、防风,血止热退。又用八珍、五味、麦门治之,疮口即愈。

    田宗伯侄仲秋因怒跌仆,遍身作痛,发热衄血,肝脉洪弦。余曰∶久衄脉弦洪,乃肝火盛而制金也。至春则肝木茂盛而自焚,或戕贼脾土,非易治之症,当滋肾水,以生肝木益脾土,以生肺金。乃杂用泻肝火等药,殁于仲春之月。

    ●妇人因怒仆地,伤面出血,痰盛昏愦,牙关紧急。余曰∶此怒动肝火,气逆怫郁,神明昏冒,而卒倒也。两手脉洪大而无伦次,以小柴胡汤加黄连、山栀、芎、归、橘红、茯苓、姜汁,治之而苏。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