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有一患者,杖疮愈后,失于调理,头目不清,服祛风化痰等药,反眩晕;服牛黄清心丸,又肚腹疼痛,杖痕肿痒,发热作渴,饮食不思,痰气上升,以为杖疮余毒复作,诊左尺脉洪大,按之如无。余曰∶此肾经不足,不能摄气归源。遂用人参、黄 、茯苓、陈皮、当归、川芎、熟地、山药、山茱萸、五味、麦门、炙草,服之而寻愈。后因劳,热渴头痛,倦怠少食,用补中益气汤加麦门、五味而痊。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详.二十卷.自医工论至疵靥论,述小儿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论, 论后附方.
《小儿药证直诀》(公元 1114年)宋.钱乙(仲阳)着。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
有一患者,杖疮愈后,失于调理,头目不清,服祛风化痰等药,反眩晕;服牛黄清心丸,又肚腹疼痛,杖痕肿痒,发热作渴,饮食不思,痰气上升,以为杖疮余毒复作,诊左尺脉洪大,按之如无。余曰∶此肾经不足,不能摄气归源。遂用人参、黄 、茯苓、陈皮、当归、川芎、熟地、山药、山茱萸、五味、麦门、炙草,服之而寻愈。后因劳,热渴头痛,倦怠少食,用补中益气汤加麦门、五味而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