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子丸治湿痹一身如从水中出。
附子(炮) 川乌头(炮) 观桂 川椒 菖蒲 甘草(炙。各四两) 骨碎补(切。姜汁拌炒。) 天麻(煨) 白术(生。各二两)
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下。侵晨食前临卧各一服。
活络丹(局方) 治寒湿袭于经络而痛。肢体不能屈伸。
川乌头(炮) 地龙(去土。炮研) 南星(炮。各三两) 乳香 没药(酒研飞。澄定晒干。各一两二钱)
上五味为末。酒曲糊丸。如弹子大。干透蜡护。临服剖开。空腹。荆芥汤或陈酒或四物汤化下。痛处色红肿者勿用。
铁弹丸治筋挛骨痛。麻瞀不仁。
川乌头(炮。一两五钱) 乳香 没药(各一两) 五灵脂(酒研。澄去砂石。晒干。净四两)麝香(一钱)
为末。滴水为丸。弹子大。食后薄荷汤。临卧温酒。各服一丸。按此与活络丹。通治寒湿作痛。肥人风痰流入经络者。则宜活络丹。瘦人风毒入伤血脉者。则宜铁弹丸。若湿热赤肿烦疼。及痈毒将成肿痛。二方皆在切禁。
换骨丹治风痿痹弱。寒湿风气。鹤膝风等证。
当归(一两) 虎胫并掌骨(一具。酥炙) 羌活 独活 防风 川萆 (各二两)秦艽(四两) 龟板(酥炙。一两) 牛膝 晚蚕砂(炒) 枸杞子 油松节(各五两) 白茄根(八两。饭上蒸)苍术(泔浸去皮。炒。净四两)
上用无灰酒一大坛。将绢囊盛药。悬于酒内封固。候十四日开坛取酒。不可以面对坛口。恐药气冲人面目。每饮盏许。勿令药力断绝。饮尽病痊。将药晒干为末。米饮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温酒下。忌食动风辛热之物。此药可以常服。但 赤肿痛。甚于春夏者。多属湿热。非其所宜。
史国公药酒治风湿疼。
换骨丹去龟板、苍术。加鳖甲、苍耳子。
二妙散(大补丸下) 虎潜丸(大补丸下) 当归拈痛汤(湿门) 川芎肉桂汤(腿痛门)虎骨四斤丸(腿痛门)鹿茸四斤丸(腿痛门)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导痰汤(二陈汤下)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 肾着汤(理中汤下)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附子丸治湿痹一身如从水中出。
附子(炮) 川乌头(炮) 观桂 川椒 菖蒲 甘草(炙。各四两) 骨碎补(切。姜汁拌炒。) 天麻(煨) 白术(生。各二两)
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下。侵晨食前临卧各一服。
活络丹(局方) 治寒湿袭于经络而痛。肢体不能屈伸。
川乌头(炮) 地龙(去土。炮研) 南星(炮。各三两) 乳香 没药(酒研飞。澄定晒干。各一两二钱)
上五味为末。酒曲糊丸。如弹子大。干透蜡护。临服剖开。空腹。荆芥汤或陈酒或四物汤化下。痛处色红肿者勿用。
铁弹丸治筋挛骨痛。麻瞀不仁。
川乌头(炮。一两五钱) 乳香 没药(各一两) 五灵脂(酒研。澄去砂石。晒干。净四两)麝香(一钱)
为末。滴水为丸。弹子大。食后薄荷汤。临卧温酒。各服一丸。按此与活络丹。通治寒湿作痛。肥人风痰流入经络者。则宜活络丹。瘦人风毒入伤血脉者。则宜铁弹丸。若湿热赤肿烦疼。及痈毒将成肿痛。二方皆在切禁。
换骨丹治风痿痹弱。寒湿风气。鹤膝风等证。
当归(一两) 虎胫并掌骨(一具。酥炙) 羌活 独活 防风 川萆 (各二两)秦艽(四两) 龟板(酥炙。一两) 牛膝 晚蚕砂(炒) 枸杞子 油松节(各五两) 白茄根(八两。饭上蒸)苍术(泔浸去皮。炒。净四两)
上用无灰酒一大坛。将绢囊盛药。悬于酒内封固。候十四日开坛取酒。不可以面对坛口。恐药气冲人面目。每饮盏许。勿令药力断绝。饮尽病痊。将药晒干为末。米饮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温酒下。忌食动风辛热之物。此药可以常服。但 赤肿痛。甚于春夏者。多属湿热。非其所宜。
史国公药酒治风湿疼。
换骨丹去龟板、苍术。加鳖甲、苍耳子。
二妙散(大补丸下) 虎潜丸(大补丸下) 当归拈痛汤(湿门) 川芎肉桂汤(腿痛门)虎骨四斤丸(腿痛门)鹿茸四斤丸(腿痛门)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导痰汤(二陈汤下)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 肾着汤(理中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