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张氏医通》 关格门

    作者: 张璐

    人参散治胃虚津枯。关格吐逆。

    人参(五钱至一两) 麝(半分至一分) 冰脑(三厘至半分)

    为散。水煎。和滓。分二三次温服。 此云岐子治噎膈胃反关格不通。九方之一。用独参汤峻补其胃。稍加脑、麝以发越其气。得补中寓泻之至诀。乃肥盛气虚。痰窒中脘。及酒客湿热。郁痰固结之专剂。以中有脑、麝。善能开结利窍散郁也。若瘦人津枯不能出纳而大便秘结者。即以此方去脑、麝。加芦根汁、竹菇。未尝不为合辙也。

    柏子仁汤治胃虚关格。脉虚微无力。

    人参(钱半) 白术 茯苓 陈皮(各一钱。略去白)甘草(炙。三分) 柏子仁(研三钱) 麝香(一字)生姜(五片)

    水煎。去滓。入麝调服。 此云岐第二方。取用异功。加柏仁、麝香。其法稍平。而胃中津枯大便艰涩者最宜。亦可加芦根汁、竹茹。或竹沥俱妙。

    既济丸治关格脉沉细。手足厥冷。

    熟附子(一两) 人参(三两) 麝香(少许为衣)

    为细末。陈米饮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三十丸。米饮下。 此云岐第三方。用参、附加麝单刀直入以破中下二焦之结。药虽峻而用法最缓。不可不详此义。而擅改作汤也。

    二陈汤(方祖) 四君子汤(方祖)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黄连汤(半夏泻心汤下)崔氏八味丸(方祖)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