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目痒因风寒者。姜粉和白蜜点之。风热。四生散。或黄 、防风、蒺藜、羌活、蝉蜕、黄芩、甘草之类。因火者。于赤痛条求降火之剂。因血虚而痒者。四物汤加羌、防、蒺藜、黄 。
痒若虫行证 乃痒不可忍。非若常时之小痒也。为病不一。如有障无障。皆有痒极之患。病源非一。有风邪之痒。有血虚气动之痒。有虚火入络邪气行动之痒。有邪退火息气血得行脉络通畅而痒。大凡有病之目不治。不治而自作痒者。痒一番则病重一番。若医治后而作痒。病必去速。若痒极难当自觉低陷者。命亦不久。急宜温补。庶或可图。若痒而泪多者。血虚夹火。大抵痒属虚火。治宜姜粉、枯矾、硼砂。津唾调如米大。时将一丸纳大 。及盐汤蒸洗。不应。于大小旁去一韭叶许。各灸七壮。其痒立止。如蟹睛黑翳如珠等证作痒。俱可用灸。但痛甚者。皆属实火。不可误用艾灼。反增其剧也。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目痒因风寒者。姜粉和白蜜点之。风热。四生散。或黄 、防风、蒺藜、羌活、蝉蜕、黄芩、甘草之类。因火者。于赤痛条求降火之剂。因血虚而痒者。四物汤加羌、防、蒺藜、黄 。
痒若虫行证 乃痒不可忍。非若常时之小痒也。为病不一。如有障无障。皆有痒极之患。病源非一。有风邪之痒。有血虚气动之痒。有虚火入络邪气行动之痒。有邪退火息气血得行脉络通畅而痒。大凡有病之目不治。不治而自作痒者。痒一番则病重一番。若医治后而作痒。病必去速。若痒极难当自觉低陷者。命亦不久。急宜温补。庶或可图。若痒而泪多者。血虚夹火。大抵痒属虚火。治宜姜粉、枯矾、硼砂。津唾调如米大。时将一丸纳大 。及盐汤蒸洗。不应。于大小旁去一韭叶许。各灸七壮。其痒立止。如蟹睛黑翳如珠等证作痒。俱可用灸。但痛甚者。皆属实火。不可误用艾灼。反增其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