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张氏医通》 肩背痛

    作者: 张璐

    经云。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肺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

    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邪在肾。则肩背痛。是肾气上逆也。

    东垣云。肩背痛不可回顾。此手太阳气郁不行也。以风药散之。通气防风汤。若面白脱色。

    短气者勿服。宜逍遥散加人参。火郁热盛。东垣升阳散火汤。形气虚甚。十全大补汤。肩背痛。脊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气不行也。羌活胜湿汤。风寒汗出中风。肩背痛。小便数而欠者。风热乘其肺而肺气郁甚也。当泻风热。消风散去僵蚕、蝉蜕加枳、桔。寒热少气不足以息而肩痛。小便遗失者。补中益气加门冬、五味。湿热相搏。肩背沉重而痛。当归拈痛汤。

    当肩背一片冷痛。背膂疼痛。古方用神保丸愈者。此有寒积也。有因寒饮伏结者。近效白术附子汤。亦有因痰气留伏者。指迷茯苓丸。素有痰饮流注。肩背作痛。导痰汤。有肾气不循故道。气逆挟脊而上。致肩背痛。沉香、肉桂、茯苓、牛膝、茴香、川椒、青盐。或观书对奕久坐而至脊背痛者。补中益气加羌、防。肥人喜捶而痛快者属痰。宜除湿化痰。兼补脾胃。六君子加木香。瘦人多是血少气虚。宜养血清火。圣愈汤。背痛须加羌、防引经。肥人少佐附子。瘦人须佐芩、连、丹皮。有素虚人及病后房劳后。妇人产后。经行后。心膈间痛。或牵引乳胁。或走注肩背痛。并宜十全大补随证加减。

    〔诊〕寸口脉促上击者。肩背痛。洪大为热。浮大为风。沉而滑者背膂痛。必有寒饮伏结也。

    丹溪治一人。忽患肩胛缝有一线疼起。上循肩至胸前侧胁而止。昼夜不息。其脉弦而数。重按豁大。左大于右。夫胛小肠经也。胸胁胆经也。此因谋事不遂。思虑烦心。心不病而小肠之火乘胆所致。以人参四钱、木通二钱煎汤。下龙荟丸。数服而愈。

    李士材治俞元济。背心一点痛。久而渐大。服行气和血药不效。其脉濡滑。遇天阴痛辄甚。其为湿痰无疑。以胃苓汤加半夏三钱。数剂而痛消。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李珣
  •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作者:
  • 作者:
    顾德华
  • 作者:
    赵献可
  • 作者:
    韩懋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作者:
  •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