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常有出血倾向,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下淤斑和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和胃肠道出血等。一般认为血小板数量减少不是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而血小板的功能障碍,才是其主要病因,血小板功能障碍表现为:①血小板第3因子(磷脂,是Ⅸ、Ⅹ、凝血酶原活化场所)的释放受到抑制,因而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减少;②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功能减弱,因而出血时间延长。上述血小板的功能改变可能是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所引起,例如尿素、胍类、酚类化合物等都可能有改变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常有出血倾向,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下淤斑和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和胃肠道出血等。一般认为血小板数量减少不是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而血小板的功能障碍,才是其主要病因,血小板功能障碍表现为:①血小板第3因子(磷脂,是Ⅸ、Ⅹ、凝血酶原活化场所)的释放受到抑制,因而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减少;②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功能减弱,因而出血时间延长。上述血小板的功能改变可能是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所引起,例如尿素、胍类、酚类化合物等都可能有改变血小板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