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甘草(二两炙味甘平)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桂枝之辛。走肺而益气。甘草之甘。入脾而缓中。
沈亮宸云。今人此证。则用黄。可见黄与桂枝。性用不甚相远也。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汗者心之液。发汗后。脐下悸者。心气虚而肾气发动也。肾之积。名曰奔豚。发则从少腹上至心下。为肾气逆。欲上凌心。今脐下悸。为肾气发动。故云欲作奔豚。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以降肾气。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甘草(二两炙味甘平)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桂枝之辛。走肺而益气。甘草之甘。入脾而缓中。
沈亮宸云。今人此证。则用黄。可见黄与桂枝。性用不甚相远也。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汗者心之液。发汗后。脐下悸者。心气虚而肾气发动也。肾之积。名曰奔豚。发则从少腹上至心下。为肾气逆。欲上凌心。今脐下悸。为肾气发动。故云欲作奔豚。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以降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