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饮食调治

    根据辨证用膳选用下列饮食。

    1.姜枣饮

    生姜3片、法半夏6g、红枣2g、煎水饮。

    适用于胃寒患者。

    2.良姜粥

    高良姜15g为末、粳米100g。用水200ml,煎良姜至150ml,去渣,下米煮粥。

    适用于胃寒患者

    3.猪肚煨胡椒

    猪肚1具,白胡椒9~15g先将洗净的猪肚内放入打碎的胡椒,用线将猪肚口扎紧,文火煨炖,猪肚熟后加入调味品,饮汤食肚。

    适用于胃寒患者。

    4.胡萝卜淮山汤

    胡萝卜200~250g、淮山20~30g、鸡内金10~15g。胡萝卜洗净切块,与淮山、鸡内金同煮,30分钟后加入少许红糖,饮汤。

    适用于脾胃气虚患者

    5.白芨糯米粥

    白芨粉15g、大枣10枚、红糯米20g、蜂蜜10g。将糯米、大枣加适量水煮至米花粥稠,入蜂蜜及白芨调匀,文火煮片刻,每日早晚各服1次,15日为1疗程。

    适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

    6.牛奶饮

    牛奶250g、煮沸,调入蜂蜜50g、白芨粉6g,调匀后服用。

    适用于阴虚患者。

    7.乌梅红萝卜汤

    乌梅12g、红萝卜40g、蜂蜜10g,将前二药煮水,后加入蜂蜜入药。

    适用于胃酸不足患者。

    8.沙参玉竹炖老鸭

    北沙参20g、玉竹20g、白木耳30g、老鸭肉250g,炖煮,分服。

    适用于胃阴不足患者。

    9.黄芪茶

    徐长卿、北沙参、当归各3g,黄芪5g,乌梅肉、生甘红茶各1.5g。

    从上各物共研末,代茶饮。

    适用于萎缩性胃炎虚寒患者。

    10.莲子粥

    莲子30g(碎粉)、粳米50g、白芨粉50g。

    以上共煮成烂粥,凉后小口吞服。

    适用于消化道小量出血患者。

    11.延胡佛手茶

    延胡索9g、佛手10g。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适用于气滞血瘀患者。

    12.素馨玫瑰花茶

    玫瑰花3g、素馨花6g、青皮3g。

    用开水冲泡,代茶。

    适用于肝郁气滞患者。

    13.枳壳青皮猪肚汤

    猪肚1只(洗净)、枳壳12g、青皮6g、生姜6片、胡椒3g。

    把全部料放在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炖煮,调味即可。随量饮汤食肉。

    适用于肝郁气滞患者。

更多中医书籍
  •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作者:
  • 作者:
  • 作者:
    昝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吴谦
  • 作者:
    赵晴
  • (公元 1241 年)宋.施发(政卿)着。三卷。先总论脉法,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及妇人病脉、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

    作者:
    施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