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子午流注针经》 足太阳膀胱之经

    作者: 何若愚撰、阎明广注

    壬日 丁与壬合 膀胱引气行

    图(图缺)

    水原在午 水入火乡

    壬日壬寅时膀胱为井(金)。 甲辰时胆为荥(水)。丙午时小肠为俞(木)。 并过本原京骨穴,水原在午,水入火乡,故壬,子午相交也。

    戊申时胃为经(火),庚戌时大肠合(土)。 壬子时气纳三焦,还原化本。

    【膀胱】

    至阴为井是膀胱,目生翳膜头风狂,

    胸胁痛时根据法用,小便不利热中伤。

    【胆】

    侠溪胆荥小节中,胸胁胀满足难行,

    寒热目赤颈项痛,耳聋一刺便闻声。

    【小肠】

    后溪为俞节陷中,寒热气疟目生筋,

    耳聋鼻衄并喉痹,肘臂筋挛同用针。

    【膀胱(原)】

    京骨为原肉际间, 酸膝痛屈伸难,

    目 内赤头颈强,寒疟腰疼针下安。

    【胃】

    解溪穴是胃之经,腹胀 肿脚转筋,

    头痛霍乱面浮肿,大便下重也同针。

    【大肠】

    曲池为合肘外陷,半身不遂语难言,

    肘中痛急伸无力,喉痹针下也痊然。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