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子午流注针经》 足少阴肾经

    作者: 何若愚撰、阎明广注

    足少阴肾经图(图缺)

    肾脉起于小指之下注胃中注心包

    足手阴肾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涌泉穴也),出然谷之下(然谷穴内踝前),在踝之后(太溪穴也),别入跟中,以上 内,出 内廉(阴谷穴也),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足少阴肾之经,少血多气,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黑如炭色,咳唾则有血,喉鸣而喘而欲起,目KT KT 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 ,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胡荧
  • 作者:
    唐大烈
  • 作者:
    吴普
  • 作者:
    吴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