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查古籍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味辛,平,有大毒。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胁下积癖,恶疮,鼠蚀鬼精虫毒,杀飞鸟、走兽。《药性论》云∶使。味苦辛,有毒。治痰饮,症瘕,亦葛洪∶治心腹相连胀痛。大豆为使。恶∶麦句姜。生∶秦亭陇西。二月、八月采根,沉水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