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周慎斋遗书》 发热

    大便闭,邪热入里者,胃有燥粪也。三焦暑热者,津液干枯,大肠夹热也。宿食留滞者,腹胀,痛闷胸痞欲吐也。热气燔灼者,内受风热,涸燥闭塞也,宜胶蜜汤。

    胶蜜汤

    葱白(三茎) 阿胶 生蜜 煎热去葱,食前服。(炳章按∶葱蜜合用有毒,服之杀人。)

    小儿身热作泻,用四君子加白芷、黄 服;或加炒松花三分,五味七粒。伤食用草果煨熟去壳,再研炒焦为末,每用半匙,入口以呷之,白汤亦可。

    伤寒时气,热极发黄,昏乱难言,不省人事,宜紫金锭子。

    紫金锭方

    五倍子 雄黄 山慈菇(净肉,各二两)山豆根(一两) 共末,粳米糊和成,石臼内杵千下。每服一钱,薄荷汤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