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凡痰火证,额上自汗者,阳虚,不可作痰火治。用四君子汤加半夏、五味子。
喘嗽痰火,用半夏、南星各二两,滚汤泡九次。将生姜汁二碗,浸药晒干,汁尽为度,炒焦黄色研末,白糖调服;或用茯苓补心汤,散火消痰。
验案
一人痰火,身肥多疮,气不足。用百合、紫菀各六两,生姜一两,熬膏。再用半夏一两五钱,茯苓一两,生甘草、陈皮(去白、)莲肉、山药各一两,苡仁一两五钱,共末,煎膏为丸。
每服七十丸,淡姜汤下。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凡痰火证,额上自汗者,阳虚,不可作痰火治。用四君子汤加半夏、五味子。
喘嗽痰火,用半夏、南星各二两,滚汤泡九次。将生姜汁二碗,浸药晒干,汁尽为度,炒焦黄色研末,白糖调服;或用茯苓补心汤,散火消痰。
验案
一人痰火,身肥多疮,气不足。用百合、紫菀各六两,生姜一两,熬膏。再用半夏一两五钱,茯苓一两,生甘草、陈皮(去白、)莲肉、山药各一两,苡仁一两五钱,共末,煎膏为丸。
每服七十丸,淡姜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