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凡浑身走注疼痛,皆为气滞血凝,有痰勿作痰治,只行气行血,而痛自除。用人参、甘草补其气,川芎、归身行其血。无汗加麻黄;有汗加肉桂;痛加乌药、香附、木香;胀加羌活;
胸膈不宽加苏梗;大便秘多加芎、归;脾胃虚弱加脾胃药。加减虽有不同,无能外乎气血,气血周流,痛从何来?
如两手脉浮大,气血皆虚,血凝气滞,浑身肿痛者,十全大补汤加羌活、防风,通经活络;倘自汗胀痛,阳气不营于表,表极虚者,补中益气汤加附子;如六脉有力,浑身胀痛,气血凝滞者,定痛散加减,或四制香附散。
定痛散
紫苏 青皮 乌药 浓朴 藿香 苍术 白芷 赤芍(各八分) 肉桂 吴茱萸 小茴(
葱、姜煎,热服。
痛在腰,加山药、破故纸、牛膝、芍药各五分;痛在胃脘,加山楂,香附、槟榔、五灵脂
香附散
香附(盐酒便醋四分制之) 乌药共细末,酒下四五分。
验案
一女患虚证五年,右手臂痛二月有余,胁痛、腹痛、腰痛、遍身疼痛,俱牵心痛欲死,气血壅滞,四物汤合和中丸不愈。此肾不纳气也,用山萸、泽泻各五分,丹皮、肉桂、茯苓各七分,山药、人参、附子各一钱,熟地二钱,沉香汁三匙。三帖效,二十帖全愈。
一女年三十,尝有气痛,走注遍身,后生产之后一日,腹痛不食,遍身俱痛,诸药不效,恶寒发热,诊脉洪大有力。方用沉香、木香、良姜、甘草、延胡、乌药、没药为末,酒服三日愈。
一人周身疼痛,面色淡黄。盖人身四肢十二节,三百六十空窍,全赖阳气流行,阴血濡润,然后运动无滞;阳气一亏,则阴血成痹,或涩,或空,或滞,诸痛生矣。则痛处虽多,而其根则一。一者,脾胃有伤也。脾胃者,气血之原也。只在理脾起胃,而使气血流行。如保元加葛根、山药,或稍用羌活、苏梗以通行之可也。身痛,古人责之肝气实,然肝之实由肺之虚;肺之虚,由脾之亏也。可用温肺汤以补脾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