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第十二节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为上呼吸道感染时,炎症波及咽鼓管,化脓性细菌经咽鼓管途径,引起中耳粘膜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小儿咽鼓管短、宽且咽口与鼓口在同一水平,故患病率较成人高。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

    【诊断】

    1.婴幼儿因不能陈述而表现为哭闹,抓耳。耳鸣重听常因耳痛被掩盖。

    2.发热,食欲减退,全身无力,小儿症状较之成人为重,常伴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血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

    3.局部耳痛及发热等全身症状,可于鼓膜穿孔、中耳内脓液流出后减轻。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者已逐渐减少,故耳漏症状不是每个患者的必有症状。

    4.检查:早期鼓膜松弛部和锤骨柄充血,随之鼓膜周边小血管扩张,鼓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并向外凸起,继而鼓膜紧张部出现穿孔,鼓膜上可见有闪烁亮点,穿孔稍大时,脓液搏动性溢出,此时在耳道内有浆液性、血性粘脓或脓性分泌物。

    【治疗】

    1.全身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首选青霉素,若过敏改用红霉素或磺胺药,至少要用药1周,症状消退仍应继续用药数日,预防复发或转为粘液性中耳炎。

    2.鼻部用1%麻黄素液滴鼻,减轻咽鼓管咽口粘膜肿胀,改善中耳引流。耳道滴药,鼓膜芽孔前用1~2%酚甘油滴耳。耳痛等症状严重或引流不畅可行鼓膜切开术。鼓膜穿孔后用3%双氧水清洗后滴用抗生素滴耳剂。

    3.注意休息,不可过劳,多喝开水,疏通大便,疼痛剧时可口服镇痛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经早期足量抗生素治疗及正确的局部用药可以全愈。鼓膜穿孔,若无特殊情况,绝大多数可在1个月左右自行愈合。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作者:
    钱潢
  • 作者:
    吴谦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