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眼眶骨壁的大部与鼻窦紧邻,且多孔道互相构通,故鼻窦炎症易波及眶腔,加之鼻窦手术亦易伤及眶壁,临床上感染先从损伤骨壁或自然孔道达眼眶骨膜,形成眶骨膜炎或脓肿,继而穿透骨膜致眶内病变。眼眶骨壁使眶内容积较固定,着炎症致眶内容增加,常致眶内眼球突出并由此产生影响视功能症状。
【诊断】
1.眼眶前部骨膜炎或脓肿,多由前组鼻窦炎引起。表现睑和结膜水肿,压痛,渐形成坚硬肿块有触痛,眼球移位且运动受限。有全身中毒症状。
2.眼眶后部骨膜炎或脓肿,多由后组鼻窦炎引起,可有眼眶深部疼痛、眼突、球结膜水肿、视力减退,或有眶尖综合征。
3.眼眶骨膜下脓肿破溃常于眶内侧形成瘘管,或溃入眶内致感染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或致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4.鼻窦X线片常有窦炎、眶骨边缘模糊或吸收改变。
5.鉴别面部丹毒、急性泪囊炎和额叶硬脑膜脓肿。
【治疗】
1.抗生素控制感染,急性炎症期热敷及理疗促进炎症消散。
2.眶骨膜下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若瘘管则取出死骨。
3.清除感染源,有鼻窦炎应根治并建立引流。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眼眶骨壁的大部与鼻窦紧邻,且多孔道互相构通,故鼻窦炎症易波及眶腔,加之鼻窦手术亦易伤及眶壁,临床上感染先从损伤骨壁或自然孔道达眼眶骨膜,形成眶骨膜炎或脓肿,继而穿透骨膜致眶内病变。眼眶骨壁使眶内容积较固定,着炎症致眶内容增加,常致眶内眼球突出并由此产生影响视功能症状。
【诊断】
1.眼眶前部骨膜炎或脓肿,多由前组鼻窦炎引起。表现睑和结膜水肿,压痛,渐形成坚硬肿块有触痛,眼球移位且运动受限。有全身中毒症状。
2.眼眶后部骨膜炎或脓肿,多由后组鼻窦炎引起,可有眼眶深部疼痛、眼突、球结膜水肿、视力减退,或有眶尖综合征。
3.眼眶骨膜下脓肿破溃常于眶内侧形成瘘管,或溃入眶内致感染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或致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4.鼻窦X线片常有窦炎、眶骨边缘模糊或吸收改变。
5.鉴别面部丹毒、急性泪囊炎和额叶硬脑膜脓肿。
【治疗】
1.抗生素控制感染,急性炎症期热敷及理疗促进炎症消散。
2.眶骨膜下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若瘘管则取出死骨。
3.清除感染源,有鼻窦炎应根治并建立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