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鼻中隔脓肿常为鼻中隔血肿继发感染,或鼻周邻近组织的感染而形成。
【诊断】
1.全身及局部症状:发冷,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鼻尖、鼻梁红肿,痛。
2.前鼻镜检查:两侧鼻中隔对称性隆起,暗红色,触痛并有波动。
3.鼻中隔粘膜下穿刺有脓液吸出。
4.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海绵窦血栓、脑膜炎和脑脓肿等颅内并发症。
【治疗】
1.切开引流:鼻中隔粘膜表面用1%地卡因棉片麻醉,在鼻中隔前下方切开粘骨膜,清除坏死软骨。必要时在对侧粘膜另一平面做第二切口,以利引流。
2.脓腔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后放置橡皮引流条2天,如有出血则鼻腔填塞。
3.大量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切开脓肿的当时行脓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针对性用药。
4.积极治疗鼻周邻近组织的炎症,消除病因。有并发症者需进行治疗。
《圣济总录》(公元 1117 年)宋.太医院编。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
《审视瑶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着。六卷,首一卷。 先总论,次方论。论述 108 证及其治法方剂,并述眼科手术方法,附有医案、图说、歌括。
鼻中隔脓肿常为鼻中隔血肿继发感染,或鼻周邻近组织的感染而形成。
【诊断】
1.全身及局部症状:发冷,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鼻尖、鼻梁红肿,痛。
2.前鼻镜检查:两侧鼻中隔对称性隆起,暗红色,触痛并有波动。
3.鼻中隔粘膜下穿刺有脓液吸出。
4.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海绵窦血栓、脑膜炎和脑脓肿等颅内并发症。
【治疗】
1.切开引流:鼻中隔粘膜表面用1%地卡因棉片麻醉,在鼻中隔前下方切开粘骨膜,清除坏死软骨。必要时在对侧粘膜另一平面做第二切口,以利引流。
2.脓腔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后放置橡皮引流条2天,如有出血则鼻腔填塞。
3.大量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切开脓肿的当时行脓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针对性用药。
4.积极治疗鼻周邻近组织的炎症,消除病因。有并发症者需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