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寒论辩证广注》 度瘴散方

    (外台崔氏)疗伤寒一日至三日。可汗。度瘴散方麻黄(十分去节)桔梗蜀椒(汗)细辛白术吴茱萸防风(各四分)乌头(炮)干姜桂心(各五分)上十味。捣筛为散。温酒服方寸匕。服后。覆取汗。或数服。得汗。即止。若得病一二日而轻者。服此药。皆得汗解。若得便重者。颇不能解也。然可以三大豆许。着鼻孔中。觉燥涕出。一日可三四着。必愈。兼辟天行病。

    琥按上方。治太阴病吐利。少阴病反发热。厥阴病头痛厥逆等。真正阴证。用之辄效。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罗浮山人
  • 作者:
    汪宏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