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两种定义
1.任何非挥发性的阴离子或阳离子称固定酸或固定碱,是与可挥发性酸H2CO3(可生成CO2)相区别的。
2.不参加缓冲体系起作用的阴离子或阳离子称固定酸或固定碱。固定碱固定酸Na+K+Ca++Mg++CI-SO4-RCOO-
(二)如何评价?
首先,上述两个定义中的酸与碱仍是与“酸是阴离子,碱是阳离子”的概念相联系的。因此,改称固定酸为固定阴离子,固定碱为固定阳离子,比较妥当,目前已逐渐采用。其次固定阴离子分两部分为妥,即固定阴离子和缓冲阴离子。因为在实际病例中,固定阴离子增多可能是AG增大类代谢性酸中毒,而缓冲阴离子增多则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这就是说,上述两种定义中,以第二种定义的规定比较更有实用意义,虽然它还不完善。
最后要说明的是阳离子全是“固定的”。因此“固定”二字实无必要,以用阳离子总量这一名词为宜。有的文献称为总碱量,这也是与“阳离子为碱”的旧概念相联系的名称,我们清楚它的含义就不会有什么误解了。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一)两种定义
1.任何非挥发性的阴离子或阳离子称固定酸或固定碱,是与可挥发性酸H2CO3(可生成CO2)相区别的。
固定碱固定酸Na+K+
Ca++
Mg++Cl-
SO4=
HPO4=
RCCOO-
蛋白-
2.不参加缓冲体系起作用的阴离子或阳离子称固定酸或固定碱。
固定碱固定酸Na+
K+
Ca++
Mg++CI-
SO4-
RCOO-
(二)如何评价?
首先,上述两个定义中的酸与碱仍是与“酸是阴离子,碱是阳离子”的概念相联系的。因此,改称固定酸为固定阴离子,固定碱为固定阳离子,比较妥当,目前已逐渐采用。其次固定阴离子分两部分为妥,即固定阴离子和缓冲阴离子。因为在实际病例中,固定阴离子增多可能是AG增大类代谢性酸中毒,而缓冲阴离子增多则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这就是说,上述两种定义中,以第二种定义的规定比较更有实用意义,虽然它还不完善。
最后要说明的是阳离子全是“固定的”。因此“固定”二字实无必要,以用阳离子总量这一名词为宜。有的文献称为总碱量,这也是与“阳离子为碱”的旧概念相联系的名称,我们清楚它的含义就不会有什么误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