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内蒙古哲盟地区幽门螺杆菌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有关Hp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为探讨Hp感染情况,我们应用ELISA法对哲盟307例自然人群和228例因胃肠道症状行胃镜检查的病人,进行了血清Hp抗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与尿素酶试验和镜检进行比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病人选自1990—06~1991—05因消化道症状而行胃镜检查者。“正常人”选自开鲁县吉日嘎郎吐自然人群血清。血清标本贮存于20°C冰箱待温测抗Hp抗体。

    1.2 方法

    ①ELISA试验检测抗Hp抗体:按常规ELISA法。Hp全菌抗原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提供。采用波长490nm的酶联免疫检测仪(南京国营华东电子管厂生产)的空白对照孔校正OD值为零,然后测定阳性、阴性对照、样品孔OD值。样品的OD值(滴度≥300)/阴性对照均值(S/N)≥2.1倍者为阳性,反之阴性。②组织学检查:胃粘膜组织直接尿素酶试验和涂片镜检,见参考文献,两项试验有一项阳性者即为Hp感染阳性者。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X2M—N趋势性检验

    2 结果

    在307例自然人中(表1),抗HpIgG阳性率为14.7%,其中男性为15.7%,女性为13.8%,性别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05)。本调查中有胃病症状而做胃镜者228例,抗HpIgG阳性率为61.4%,其中男性63.4%,女性58.1%,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4,P>0.05)。见表1。患者人群抗Hp抗体与自然人比较,两者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X2=126.38,P

更多中医书籍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
  • 作者:
  •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作者:
  • 作者:
    袁氏(佚名)
  • 作者:
    黄凯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