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病理学》 二、侵蚀性葡萄胎

    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也称恶性葡萄胎(malignant mole),多数继发于葡萄胎之后。侵蚀性葡萄胎与良性葡萄胎不同之处是前者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且往往侵入肌层深层,引起组织破坏,甚至穿破肌壁引起大出血,并可转移至邻近或远处器官。此外,滋养层细胞增生及异型程度亦往往较良性葡萄胎显着。

    临床表现主要为在葡萄胎排出后,血或尿妊娠试验持续不正常;阴道持续或间继不规则流血;胸片示肺内往往有转移灶;有时阴道可出现紫蓝色结节,破溃时可发生反复大出血。近年来由于化学疗法的进展,治疗侵蚀性葡萄胎有很好的疗效。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陈三山
  •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作者:
  • 作者:
    杜文燮
  • 作者:
  • 作者: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