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医论著作。六卷。明·赵献可撰于1617年。作者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倡言“命门之火”是人体之本,强调命门真火、真水的重要性。全书以保养“命门之火”贯串养生、治病及有关疾病的一切问题,故题名为“医贯”。内容分述中风、伤寒、温病、血症等病的证治,治法以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为主要方剂。赵氏用太极图说解释肾与命门,他的理论被称之为肾命学说。对后世研究肾与命门的影响十分巨大。本书对水火阴阳的辨析至为细致,是研究命门学说的重要参考书。现存初刻本等四种明刻本、大量清刻本。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医论著作。六卷。明·赵献可撰于1617年。作者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倡言“命门之火”是人体之本,强调命门真火、真水的重要性。全书以保养“命门之火”贯串养生、治病及有关疾病的一切问题,故题名为“医贯”。内容分述中风、伤寒、温病、血症等病的证治,治法以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为主要方剂。赵氏用太极图说解释肾与命门,他的理论被称之为肾命学说。对后世研究肾与命门的影响十分巨大。本书对水火阴阳的辨析至为细致,是研究命门学说的重要参考书。现存初刻本等四种明刻本、大量清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