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指伴随皮肤疮疡而生的肿块。宋·苏轼《物类相感志》:“人身血气周身,不知几千息。人血行而壅则疮疖,于虚穴处则生核,谓之‘xx疡’,xx疮所生也。疮瘥,核亦消。”据其描述,本病相当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的继发性淋巴结炎。
《针灸甲乙经》(公元282 年)晋.皇甫谧(士安)撰。十二卷。论述生理、病理、诊断、经络、俞穴和针灸治疗等方面,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
病名。指伴随皮肤疮疡而生的肿块。宋·苏轼《物类相感志》:“人身血气周身,不知几千息。人血行而壅则疮疖,于虚穴处则生核,谓之‘xx疡’,xx疮所生也。疮瘥,核亦消。”据其描述,本病相当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的继发性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