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词典》z~其他 真虚假实证

    证名。正气极虚之时,反见实证的假象。如内脏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出现腹满、腹胀、腹痛、脉弦等类似实证的现象。《景岳全书·传忠录》:“至虚之病,反见盛势。……如病起七情,或饥饱劳倦,或酒色所伤,或先天不足,及其既病,则每多身热、便闭、戴阳、胀满、虚狂、假班等证,似为有余之病,而其因实由不足。”《医宗必读·疑似之症须辨论》:“至如至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脾胃损伤虚也,甚则胀满而食不得入,气不得舒,便不得利,皆至虚者有盛候也。”参见真实假虚证条。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王履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