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公元 1249 年)金.李杲(东垣、明之)着。三卷。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
查古籍
《脾胃论》(公元 1249 年)金.李杲(东垣、明之)着。三卷。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
(公元 682 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 、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诊断学术语。系切诊内容之一。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属胃之大络。人以胃气为本,虚里又为宗气汇聚之处,故诊虚里可以了解胃气和宗气的盛衰。正常情况下,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若按之微弱为不及,属宗气内虚;其动应衣为太过,属宗气外泄。搏动过速,多为胸腹积热,邪气亢盛,或虚阳外脱;若停止搏动,则宗气已绝。《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