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经穴名。亦称中膂内俞,出《针灸甲乙经》。《灵枢·刺节真邪》名中膂。《千金要方》作中(月吕)俞。别名脊内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布有第三、四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臀下动、静脉分支。主治腹泻,痢疾,疝气,腰骶痛,坐骨神经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经穴名。亦称中膂内俞,出《针灸甲乙经》。《灵枢·刺节真邪》名中膂。《千金要方》作中(月吕)俞。别名脊内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布有第三、四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臀下动、静脉分支。主治腹泻,痢疾,疝气,腰骶痛,坐骨神经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