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多由脏腑壅滞,久积风热,脾肺不利,心胸痰饮,邪毒之气,冲注上焦,熏蒸牙齿所致。证见齿龈肿痛、溃烂,甚则牙齿松动,脱落,或脓血俱出,虫蚀齿根,口内常臭。治宜疏风清热,解毒祛痰。可选用仙方活命饮、清胃散等加减。
(公元 1528 年)明.薛己(立斋、新甫)着。 一卷。先论口齿、喉舌之证,分为六门,次论骨鲠、诸虫、体气的治法 ,也分六门,末附方药。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多由脏腑壅滞,久积风热,脾肺不利,心胸痰饮,邪毒之气,冲注上焦,熏蒸牙齿所致。证见齿龈肿痛、溃烂,甚则牙齿松动,脱落,或脓血俱出,虫蚀齿根,口内常臭。治宜疏风清热,解毒祛痰。可选用仙方活命饮、清胃散等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