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系指牙龈肿起如粟,色红疼痛,甚至连及腮颊的病证。本病多由阳明火毒或大肠湿热蕴积上熏牙齿所致。《医宗金鉴》卷六十五:“牙疔牙缝胃火成,大肠湿热亦可生,肿如粟米连腮痛,若兼麻痒即黑疔。”治宜解毒清热,消肿止痛。可选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外吹清咽利喉散。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详.二十卷.自医工论至疵靥论,述小儿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论, 论后附方.
病名。系指牙龈肿起如粟,色红疼痛,甚至连及腮颊的病证。本病多由阳明火毒或大肠湿热蕴积上熏牙齿所致。《医宗金鉴》卷六十五:“牙疔牙缝胃火成,大肠湿热亦可生,肿如粟米连腮痛,若兼麻痒即黑疔。”治宜解毒清热,消肿止痛。可选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外吹清咽利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