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肛门四周皮肤隆起痛痒之病证。见《外科大成》卷二。多因湿热下注,气血凝滞而成。证见于肛门周围皮肤呈扁平状突起,疼痛瘙痒,溃出分泌物有奇臭味,重者可蔓延会阴部,湿痒加重。治宜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外用苦参汤熏洗,或用鹅黄散涂敷。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病名。肛门四周皮肤隆起痛痒之病证。见《外科大成》卷二。多因湿热下注,气血凝滞而成。证见于肛门周围皮肤呈扁平状突起,疼痛瘙痒,溃出分泌物有奇臭味,重者可蔓延会阴部,湿痒加重。治宜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外用苦参汤熏洗,或用鹅黄散涂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