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证名。又称格阴。指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透,格阴于外。表现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症状,但病人心胸烦热,不恶寒反恶热,为欲近衣被,其实质为真热假寒。《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阳气太盛,阴气不能相荣也。不相荣者,不相入也。既不相入,则格阴于外,故曰阳盛格阴也。”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病证名。又称格阴。指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透,格阴于外。表现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症状,但病人心胸烦热,不恶寒反恶热,为欲近衣被,其实质为真热假寒。《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阳气太盛,阴气不能相荣也。不相荣者,不相入也。既不相入,则格阴于外,故曰阳盛格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