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指一种全身搔痒性皮肤病。《外科证治全书》卷四:“遍身搔痒,并无疥疮,搔之不止。”其病因为风、湿、热蕴于肌肤,不能疏泄所致,或因血虚肝旺,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得,常搔抓皮破血溢。因过度频繁搔抓日久,皮肤表面可见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癣样变。并可伴见致夜寐不安,甚则失眠,纳差,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治疗以祛风清热利湿,养血平肝为主。可内服消风散,或用地黄饮子加减。外宜用地肤子、苍耳叶、浮萍等煎汤温浴,本病类似皮肤搔痒症。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病名。指一种全身搔痒性皮肤病。《外科证治全书》卷四:“遍身搔痒,并无疥疮,搔之不止。”其病因为风、湿、热蕴于肌肤,不能疏泄所致,或因血虚肝旺,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得,常搔抓皮破血溢。因过度频繁搔抓日久,皮肤表面可见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癣样变。并可伴见致夜寐不安,甚则失眠,纳差,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治疗以祛风清热利湿,养血平肝为主。可内服消风散,或用地黄饮子加减。外宜用地肤子、苍耳叶、浮萍等煎汤温浴,本病类似皮肤搔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