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①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作腰注、即腰俞。见该条。
②正骨器械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其制作方法为:用杉木四根,制成扁担形,宽一寸,厚五分,长短应以患处为度,各从侧面钻孔,穿绳连贯即成。使用时可先在患处以醋调定痛散敷该器械上,然后将其排列于脊柱两旁,务须安放端正,再用艾叶作薄褥覆盖于柱上,后用宽长布带,绕向患者腹前,紧扎裹,勿使其松动,同时可配合内服药。此器械类似今之腰支架。适用于腰、骶椎及骶髂关节损伤、错位,以及腰肌劳损等病。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①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作腰注、即腰俞。见该条。
②正骨器械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其制作方法为:用杉木四根,制成扁担形,宽一寸,厚五分,长短应以患处为度,各从侧面钻孔,穿绳连贯即成。使用时可先在患处以醋调定痛散敷该器械上,然后将其排列于脊柱两旁,务须安放端正,再用艾叶作薄褥覆盖于柱上,后用宽长布带,绕向患者腹前,紧扎裹,勿使其松动,同时可配合内服药。此器械类似今之腰支架。适用于腰、骶椎及骶髂关节损伤、错位,以及腰肌劳损等病。